第363章 中上游(1 / 2)

门一推开,一股干燥而凛冽的寒气便扑面而来,与外面车间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让沈音音不由自主地打了个轻颤。

顾远洲敏锐地察觉到,下意识地侧身,为她挡去了部分直冲的冷气。

眼前是一个极其宽敞的空间,不仅是横向,纵向也十分高阔。

仿佛一个巨大的冰窖,屋顶布满了白色的制冷管道,像规则的脉络般延伸开来。

整个区域被划分成三个明显的部分,由更厚的透明塑料门帘隔开,门上分别挂着醒目的标识牌。

“三位请看,”张厂长呼出的气息在低温中形成白雾,他声音洪亮,带着在车间里养成的习惯,即便在此地也中气十足。

“这是我们厂区最核心的仓储保障——冷链系统。”

他率先走向第一个区域,标识牌上写着“速冻库(-35℃)”。

透过厚重的玻璃观察窗,可以看到里面层层叠叠的金属货架,架子上正摆放着一盘盘刚刚包好的生饺子、包子,表面已经凝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这里能在30分钟内让食品中心温度迅速通过冰晶生成带,最大限度保持食物的细胞结构和原始风味,将来我们的速冻水饺、春卷就从这里产出。”

接着,他指向中间最大的区域——“冷藏库(0~4℃)”,这里面空间最大,货架设计也更复杂,有滑动轨道,方便存取。

“这里是成品酱卤肉、凉菜、以及需要短期保鲜的半成品存放区。恒定的低温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的安全与美味。”

最后是“保鲜库(-1~1℃)”。

这里的货架上则整齐码放着新鲜的蔬菜、鸡蛋等原料。

“这个库房采用精确控温,湿度也维持在特定范围,专门用于延长生鲜原料的保鲜期,从源头上保证品质。”

就在张厂长介绍时,顾远洲的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库房内部和门口。

他注意到每个库房内部墙角都设有明显的红色应急按钮,门口上方装有绿色的安全出口指示牌和防爆灯。

他走上前,轻轻摸了摸墙壁上包裹着保温材料的消防管道,又检查了大门内侧那个显眼的、防止人员被反锁的内部开门装置。

张厂长注意到他的动作,立刻会意,郑重保证:“顾少校请放心,安全是头等大事。这套冷链系统虽然老旧了些,但所有安全设施,包括压力释放装置、内部呼救铃和通风系统,我们都严格按照最高标准进行了检修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走出寒意森森的冷链区,张厂长带着他们拐向厂房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这里与机器轰鸣的主车间用玻璃幕墙隔开,推开一扇贴着“研发重地,闲人免进”标识的玻璃门,一个明亮、洁净、充满学术气息的空间展现在眼前。

这里仿佛是工厂里的“象牙塔”。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食物本身的香气,取代了外面的机油和蒸汽味道,四周是靠墙摆放的乳白色实验台,台上摆放着显微镜、pH计、天平、水分测定仪等精密仪器,擦得锃亮。

靠近窗户的位置,设有一个小巧但功能齐全的实验灶台,抽油烟机安静地运转着,旁边还有一个小型和面机、一台台式烤箱和一些厨具,显然是用来进行小批量试制的。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白色实验袍的年轻人,正俯身在一个电炉前,小心翼翼地用温度计搅拌着烧杯里某种酱色的液体,旁边摊开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据。

他太过专注,甚至没立刻发现有人进来。

张厂长压低声音,眼底带着几分欣赏,给沈音音及顾远洲介绍道。

“沈老板,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小李,李工,正经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听到声音,小李才猛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