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最大钉子户(1 / 2)

1996年,这一个本应该是华夏默默无闻的一年,本应该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却因为姜大邺的缘故,变得缤纷多彩的一年。

“工厂倒闭,职工失业”,已经不再占据华夏最主流的民生话题。

取而代之的是,“打工”,“旧城改造”,“高速公路”,“航空时代”等等热门话题。

姜大邺通过一己之力,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基建狂潮。

这半年下来,他总共拿出了将近200多亿美元,在全国各地修建高速公路和大桥。

然后,又通过日本拓殖银行的大量低息贷款,让全国旧城改造的热情彻底疯狂爆发开来。

春露集团在京都的第一个开发项目“京绵集团旧厂改建项目”第一期基本完成。

十八栋33层的豪华住宅高楼驻立在京都的旧城区,显得是那么的刺眼,这让周边的民众分外眼红。

特别是得知其中有十二栋居民楼是属于京绵集团原厂职工家属后,这些人的情绪一下爆发了。

平均每个职工有三套房,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说明至少两代人都不需要为房子而发愁,如果儿女是独生子女,甚至这一辈子都可以安享晚年了。

羡慕嫉妒恨,充斥着这些人的脑海里。

有些极特别困难户,完全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找到上级领导,要求按照京绵集团的那种模式改善生活品质,否则,就游行示威。

其实,京绵集团周边的企事业单位的很多领导并不比那些职工们缺少冲动,只不过最后的理智告诉他们,还缺少一个正当的理由。

看到以前的那些破落户,厂房一拆,摇身一变,居然享受着如此优厚的待遇,换作是谁,心里也不舒服啊!

既然现在这些人把“火把”送上门来了,那就不客气了。

他们就集体找到最高领导,请求厂房改建,或者是旧区改造。

……

短短十多天里,春露集团就接收到了100多家单位或者企业的改建请求。

为了不再浪费多余的时间谈判,所有的条件,都可以参照京绵集团的模式来复制。

在此之前,其实有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在观望着。

现在看到春露集团来者不拒,开始不淡定了,就都纷纷忍不住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春露集团总裁陈松,面对这一局面也开始有些慌了,急忙来到姜大邺的四合院开始求救。

这等于捅了个超大型的马蜂窝,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动乱。

因为是全资垫付建设,房子如果没有及时卖出去,后续资金肯定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京绵集团每个职工分了三套房子,那是因为厂区地盘够大。

如果按照实际建筑面积计算比例,他们得到的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10都还不到。

姜大邺认为只有按照这个条件去谈,就绝对不会吃亏。

反正都是高层住宅楼,怎么建设都不会吃亏?

况且,商业地铺也是自己囊中之物,用后世的房租租金来计算,这可是现金奶牛。

于是,春露集团通通来者不拒,还与那些地方政府签订了及其严苛的商业合同条款。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万达城市广场”和“碧桂园”的综合销售模式。

想要全国大范围连锁经营,这就看日本商业银行够不够给力了。

如果实在不行,姜大邺也不需要太担心,完全可以抵押旗下某一个公司来获取大笔资金。

很多港岛房地产公司,也很想进入内地捞一笔,但考虑到春露集团已经开发了这么多房子,或者签了那么多的合同,担心市场需求量降低,便不敢全力布局。

很多当地政府官员看到这些港岛的房地产公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