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那些句子是很满意的,自认为是得意之作,现在看来真是没错,至少已有人认可了,可是对那“为文造情”一说,还真不甚理解的。她看着倪潇儒然后问道“那你认为此处应该怎样处理才好?”
倪潇儒稍思索了一下后说“这个么…我想要能做到为情造文才好,文字不过是一种手段,为的是能够把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客观的表现出来,让人信服,引发共鸣,甚至让人感动。你说,是不是应该这样?”
林之韵不停的点头,然后说道“潇儒,你说得极好,我回去一定会重新调整。”她想了想后又接着说道“我属意的主人公,是个痴心于事业的青年,只是我在情节构思和文字描绘上显得乏力,才失了真实,站在女人的角度,我对男主人公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了?”
倪潇儒思考了一会后说“理想永远是最美的,而追求它的过程却是现实化的。至于那痴心么…原本也是件好事,《聊斋?阿宝》篇中,借异史氏之口说道“痴心的人目标专一,心志宁静;他们痴心于书本,文章一定出众;痴心于工艺,技艺一定精妙。”只是要能做到把它艺术而又真实的描述出来才好。”
林之韵听了后折服的说“潇儒,你说得很有道理呀,说出了我自己所看不见的不足,叫我心悦诚服。我曾投寄过几篇,但都被退了回来,现在看来不退才怪呢!弄得我折了信心,停了好长时间都没再写哟!你看我这人也真是的,是不是命运在和我开玩笑,或是在考验我?考大学么两考两北,投寄作品么又是屡投不取,自己很尽心,却总不遂愿,不然就不会栖身在纺织厂这样没有春色的枯树上啊!”
倪潇儒笑着鼓励说“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失去信心,因为你已具备相当的写作功底。古话说“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再说,除了大学这坐独木桥之外还有很多的路可走。要知道在古人中,文章传世而却屡试不第的人不计其数,像那吴敬梓、蒲松龄不都是么?做事全凭坚持,成功全靠恒心。创作过程是个提高素养和丰富积累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到时就会厚积薄发,一举成功。”
“潇儒,你真的这样看好我?可我还是底气不足耶!这些年里,我虽然不停地写,但却难挑一篇自己满意的来。虽一年之中要反复投好几篇,却无一被采用。自认识你以后,哦,是听了你的这番醍醐灌顶的,真知灼见的点评以后真有幡然醒悟感觉,你说极是,我的文学功底和生活积累真的是和肤浅,所以我一边写,一边却信心不足焉!有时候,我甚至怕写秋天的景色,觉得在这条路上,自己恐怕是希望渺茫啊!”林之韵感慨说。
倪潇儒看着她继续鼓励说“自己不满意,这才大有希望呢!人要有年年无望年年望的心态。许多自然景象会让人触景生情,象“大雁南飞凄凉意,满地黄花院堆积。”和“一夜秋风,遍地黄花。”那样,景况凄凉,氛围萧瑟,似乎希望永逝,未来不在。但是,如果用阳光奋进的心态去看,那就会是一番别样的景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就在眼前,希望永不消逝。大凡人在身处逆境,诸事不遂时,容易联想秋色落叶的悲凉,可邓肯说“世人只会吟咏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诗魔刘禹锡亦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些话多么独有见地,鼓舞人心啊!”
“《诗经》中说“维号斯言,有伦有脊。”潇儒,你说得真好,富有哲理,能让人重塑信心。其实,要我放弃这个爱好,那是不可能的。我虽暂时收手停笔,但心里一直涌动着那种想写作的冲动,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我想,也许是我的思路过于狭隘,老是徘徊在爱情这个主题上。”林之韵信服的说。
倪潇儒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给人带来明朗的欢乐,也造成深沉的痛苦,因为它是人人想拥有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