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我想回家(上)(2 / 4)

,第一时间写了份不偏不倚奏疏送往长安,立刻安排人手打道岐山县。

县令什么的死了也就死了,大唐很大,县令加在一起数量超过一千,别说死上一个两个,就是死上十个八个也算不得什么。

可问题是那县令是郑家人,这就让问题变的尴尬了。

若是岐州刺使对此置之不理,很可能被郑氏之人迁怒,搞不好丢官事小,被发配事大。

等岐州刺使一路赶到岐山县的时候,李昊已经安排林大勇开掘了数十处深水井,岐山百姓虽然依旧无水来浇灌农田,却不再向以前那般连喝的水没有。

解决了饮水问题的百姓直把李昊这个所有人眼中的祸害视为恩人,得知岐州刺使前来的消息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私底下一讨论,觉得那刺使定是来‘加害’恩人的,于是岐州刺使阎飞白阁下还没到城门口便被拦了下来。

无数衣衫褴褛的岐山百姓跪在路中间不言不语,阎飞白又不好命人驱赶。

从人苦劝无果的情况下,阎飞白只能亲自马了马车,那些积极的消极抵抗的百姓面前“诸位乡亲父老,本官明白你们的意思,此次本官前来并无与李侍读为难的意思,还请不要继续阻拦。”

乌泱泱跪倒在官道中间的百姓中有人大声道“那使君是为何而来?若是为我岐山县百姓,为何当初吾等快要渴死的时候不见使君,近日恩公救了我等,打杀了贪赃枉法的县令使君倒是来了。”

“这……”阎飞白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自己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的事实

郑克爽是郑家人,官位虽然不高但却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隋以前,华夏大地四大士族,此时代北士族和江左士族已经没落,关陇士族在隋朝的时候便开始解体,等到李渊称帝更是彻底消失。

四大士族到了唐初只余下以崔、卢、郑、李、王五姓的山东士族。

当然,这里的山东指的是一个概念,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山东省、山东路,如果非要以地域来划分的话,那应该是华山、崤山以东的广大泛围。

至于说为什么阎飞白堂堂刺使会忌惮自己手下的一个县令……,这只能说山东士族很牛·逼。

具体牛·逼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抛开那些底层人士不说,唐初的朝堂上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全都以跟五姓七望联姻为荣,甚至就连李二都巴巴的惦记着崔氏的女子。

这个大家伙儿还别不信,真说起来翻翻史书去看,房玄龄的老婆是卢家的,程咬金的老婆是崔家的,还有很多说是历史上没有记载,比如长孙无忌,比如杜如晦。

为啥没记载,这事儿不好说,毕竟李二都没娶上五姓七望家的闺女,从给领导面子的角度上讲,低调一点也是好事。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唐初的时候五姓七望就是这么牛·逼,对李二都敢甩脸子。

书归正传,就在阎飞白尴尬到一逼的时候,斜刺里一条大汉越众而出,来到他面前被几个护卫拦下,拱手为礼道“在下铁柱,奉我家少爷之命前来迎接使君。”

阎飞白先是一阵迷糊,正想问你家少爷是谁,却见铁柱伸手朝身后一指,顺着手指的方向,正有一偏偏少年立于不远处的空地上含笑而立,少年身后立着数十位甲士。

是李德謇么?!从未见过李昊的阎飞白愣了片刻,转身迈步向他的方向走了过去。

铁柱则留在了原地,将跪在地上的百姓一一扶起,口中连连称谢的同时,大着嗓门劝他们离开“诸位乡亲的心意我家少爷领了,不过使君此来并不是为难我家少爷的,乡亲们还是回去吧,免得使君面子上不好看今后报复。”

阎飞白一个踉跄,差点没栽到地上。

我啥时候说要报复了,我一个堂堂刺使,至于跟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