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因此必须研究适合金星环境的高效储能技术。
第一个测试的储能技术,是一种二氧化碳储能设备。
该技术是海陆丰集团漠南分公司的实验室研发出来的,其原理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制造出一种可以储存二氧化碳的固体。
只需要使用压力,就可以将二氧化碳气体压入这种化合物构成的纳米容器之中,让二氧化碳以一种稳定的亚固态长期储存。
但是需要的时候,通过特定的温度和微电流刺激,可以让处于亚固态的二氧化碳迅速升华成为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其体积会迅速膨胀,同时吸收周围的热量。
研究团队就是利用了固态变气态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快速膨胀的原理,让其推动汽轮机转动发电。
目前在地球的实验室测试中,该系统的电能储存时间可以达到15个月左右,其电能再发电效率为83.6,这比传统的抽水储能、重力储能高不少。
虽然并不是海绵电池的91电能再利用率,但其成本低、维护难度小、储存规模可以快速扩大的优点,仍然让其成为这一次送到金星的实验项目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技术。
因为该技术的那一种化合物,是一种硫碳高分子化合物,其材料在金星大气层很容易获得。
这比起需要从地球输原材料的海绵电池、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抽水储能、需要使用大量钢材的重力储能和飞轮储能,硫碳高分子储气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的优点,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点。
果然,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测试中,其他储能技术要么表现不佳,要么受限于材料获取难度,一一被淘汰出局。
而风力发电机实验测试项目中,无扇叶风力发电机同样脱颖而出。
其他八种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在金星大气层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少数没有问题的类型,也因为材料获取难度,打不过无扇叶风力发电机。
各种测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相关实验数据也通过通信中继卫星,源源不断发送回地球指挥中心,然后这些数据再次被分门别类打包,送到各个相关的实验室去。
在逐日城指挥中心的周希夷,看完一份报告,还没有喘口气,就听到背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老周,辛苦你了。”
他转动椅子,看向同样满脸疲态的顾麟羽:“你那边搞定了?”
“搞定了,我这两个星期都在开会调整各个项目,说得我嗓子都快冒烟了。”顾麟羽拿出一盒人参,往嘴里含上两颗。
周希夷拿过盒子,也倒出一颗人参扔嘴里:“我这边还好,各个实验测试项目都比较顺利。”
“哦,那还真是好消息。”顾麟羽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你可以看一下。”
接过文件,顾麟羽一边嚼,一边仔细浏览着上面的内容:“2号实验舱的农业设备测试都符合预期吗?”
“那还用说?金星重力和地球差不多,只需要微调一下,一般都可以在金星无缝衔接,反倒是地球近地轨道的农业设备实验中,问题那是一大堆。”
顾麟羽微微点头:“也是,这在意料之中。”
当初江淼挑选金星作为人类的第一个殖民地外行星,就是看中了金星的重力条件。
和地球高度相似的重力条件,不仅仅有利于人类在金星长期生活工作,也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从目前测试的各个项目中,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顾麟羽非常清楚的看到,各种设备在金星大气层中的运行流畅度都比较好。
这比他们在新天宫空间站2号的测试,难度减少了一个量级。
在地球近地轨道上,无论是农业模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