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次游览十三陵水库(2 / 2)

弘未来人生 酉悦沐 1298 字 2024-09-26

大师,他出身于工匠世家,自幼聪慧,在建筑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蒯祥奉命设计并主持修建了北京的宫殿和皇陵。他的建筑设计风格独特,注重细节和比例的协调,被誉为“蒯鲁班”。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曾从政。永乐十八年曾从政相卜天坛殿址。

曾从政告老还乡时,永乐皇帝依依不舍,想把他儿子封官授职钦天监,以便将来随时垂询。便问道:爱卿子嗣如何?曾从政低头回答:禀皇上,臣五子。不料永乐皇帝理解错了,喟叹一声说:原来爱卿无子,惜乎哉!皇上金口玉言,曾从政只好抱憾而归。

有人说,曾从政把皇太后的陵地选在了昌平,亲建十三陵之长陵!其实,真正选十三陵地址的是廖俊卿。

十三陵埋葬着自永乐皇帝朱棣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明代13位皇帝、23位皇后,以及众多妃嫔、太子、公主和从葬宫女等,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的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十三陵的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而埋葬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徐氏的长陵,是十三陵中营建最早、位置选择最为考究的一座。

这块风水宝地正是由廖均卿选定的。

徐皇后病逝后的第五个月,廖均卿奉命到北京卜选陵地,他先后查看了门头沟的燕台驿、海淀区的玉泉山等地,但是不理想。

永乐六年也就是公元1408年,遍览京郊各地之后,在六月一日来到昌平县的黄土山,也就是后来更名的天寿山。六月十日,年近50岁的廖均卿登上黄土山山顶,四处察看,终于选定了这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我站在十三陵的景区,看到了一张表格:明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经历了277年时间,产生了16位皇帝。他们的年龄和具体在位情况如下:

明太祖朱元璋,享年71岁。

明惠帝朱允炆,享年26岁。

明成祖朱棣,享年65岁。

明仁宗朱高炽,享年48岁。

明宣宗朱瞻基,享年38岁。

明英宗朱祁镇,享年38岁。

明代宗朱祁钰,享年30岁。

明宪宗朱见深,享年41岁。

明孝宗朱佑樘,享年36岁。

明武宗朱厚照,享年31岁。

明世宗朱厚熜,享年60岁。

明穆宗朱载垕,享年36岁。

明神宗朱翊钧,享年58岁。

明光宗朱常洛,享年39岁。

明熹宗朱由校,享年23岁。

明思宗朱由检,享年35岁。

看到了吗?明太祖的年龄是最大的,除此以外,就是永乐大帝,如果说皇陵影响后代,为何明朝皇帝的年纪多数在四十岁以下呢?

这说明,这个地方的风水布局,有缺陷。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去十三陵水库去看看,这一去,结果去了三次,有何感想和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