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烈焰(2)(1 / 2)

将军的死亡让北垣军彻底成了无头苍蝇,在这两个月里,屡战屡败的战报一封接一封地传回新阿贝德城。

达尔几乎每一天都在暴跳如雷,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选出一名临时将领充数,将剩余的北垣军统合起来。

春天快到了,但四季如春的新阿贝德城却没能迎来属于它的春天——在反抗军东面部队已完全攻占乌斯季卡后没过两天,旧阿贝德城的三层结界彻底碎裂,原本就只是作为一层保险栓设立的新阿贝德城结界此时不得不直面源自瓦塔哈的狂风。

龟缩于新阿贝德城的上等奴隶和奴隶主、贵族们均因此陷入不同程度的恐慌,但比这更糟的是,城墙外出现了新的一批反抗军队伍——他们是自东、西两面部队的突袭队分化而成的突袭师团,从三面将巴尔喀什仅剩的地块连带着新阿贝德城一同包围。

因着新阿贝德城城墙、工事均由贵族们所信赖的、忠诚的上等奴隶们所打造,珀兰娜难以对其做手脚,便只能仰赖源自瓦塔哈的风沙能攻破新阿贝德城的结界,助他们顺着唯一的城门攻进其中。

集合东凰所有助力和四位魔剑使的力量,反抗军仅耗时近两个月便突入至新阿贝德城的城门前。

城门前还有一道坚固的城墙和关口,在那关口的尽头,自萨沙联合王国引进的、身长将近三米的魔偶已等候多时。

在出发攻城之前,珀兰娜仍不同意由罗希亚单兵作战诱敌的方案,但在特蕾莎私下找她阐明新的方案后,虽仍有顾虑,但到底还是批准了这一方案。

清晨,罗希亚在众将士尚在练兵时乘飞毯自临时营地出发。

这一关键的决战,到底还是需要同伴们的性命铺路吗?这一次引诱的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珀兰娜望着罗希亚远去的身影,不禁在心中感慨。

另一边,罗希亚在空中飞行约两刻钟,远远便可看到最终兵器休眠的身影——它勉强具有人形,青铜与铁合金的外壳上镌刻的魔力术式与魔力回路隐隐可现,双手持有巨大的刀剑,肉眼无法观测到它的弱点位于何处。

如此巨大的装置,究竟需要多少魔力才能驱动呢?它的外表看不出外接地脉供能的导管,那么是由体内可随身携带的魔力源驱动的吗,还是说它外接地脉的导管其实位于体内呢?

在罗希亚思考这些问题时,魔偶便已感知到魔剑使进入到它的攻击范围,它立马苏醒,利用背上搭载的魔炮向罗希亚发起第一轮攻击。

现在她距离目标究竟有多远?恐怕至少有一百米吧?甚至可能有两百米?

短暂思虑片刻,罗希亚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魔偶的感知范围和射程大约在200米左右,比她预想的要远。

因此,要想接近对方,她必须飞得越快越好,否则,魔偶势必会用更密集的攻击阻止她前进。

不过,这类远程攻击方式尚在罗希亚的意料之中,她操纵飞毯轻巧躲过魔弹,确认魔弹似乎没有追踪功能后松了口气,随即在火之魔剑出鞘的同时释放出数枚火弹,射向魔偶。

果不其然,在火弹即将命中魔偶的那一瞬间,覆盖在魔偶体表的防壁发挥了作用,完全消解了魔剑产生的元素。

紧接着,在罗希亚向它冲刺的过程中,魔偶释放第二轮攻击——那是攻势更密集的水弹与魔力射线,其威力比波莉娜释放的冰锥要强得多。

罗希亚堪堪躲过超高温的射线,立起火焰防壁,减缓水弹的攻速,一路向下俯冲。

两轮的攻击已足以证明眼前魔偶可以生成克制魔剑攻击的对应元素,虽然尚不知道原理为何,但现在看来,即使最终兵器只有一体也很难对付。

罗希亚落到地上,眼见魔偶意欲发动第三轮攻击,估算一番她与魔偶之间的距离已只有约五十米,便将火之魔剑完全从剑鞘中拔出,压低自己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