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破(1 / 4)

韩冬 远行的路 4708 字 2021-08-25

倚墙斜坐的梁战突然间惊醒,腾身跃起。城墙边不远处副将方行之大喝声音传来“敌军攻城!速报大帅!”

随着方行之的一声大喝,手臂般粗细的牛油火把已将整个南城照得明如白昼。梁战俯身看向城墙之下,敌军大营灯火通明,人马如梳,高大的攻城楼塔一字排开,一个个士兵方阵列队而出。

不必细看,现在攻城的人马比白天增加了不少。可想而知,薛擒虎一定招回了一直游弋在外,防备梁军逃脱的另一路大军。

大军云集城下,已经将大梁城围得水泄不通,魏军是想毕其功于一役。

梁战不惊反喜,黑夜攻城应该以偷袭为主,大军挑灯夜战从来都是兵家之大忌。而薛擒虎选择此时大军强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大梁城三面环山,城墙下的驰道狭窄,不利于大军展开。这也是梁战在只有八千勇士之下,认定还能守城三天的原因。

要不是大梁城的精壮大都附逆战亡,只留下两万老弱残兵。守城开始就全靠自己的一万亲军,让自己捉襟见肘。否则也不至于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看到魏国准备全力攻城,已经做好了一夜破城的打算。梁战想到,以薛擒虎的以往的战绩,显然不会这样急切。能让他有这种表现,那应该是大魏出现变数。

而能影响灭国之战的变故,除了大魏国主不会再有其他。那就是太子搏命一击成功,或许大魏国主已殒。这一战之后,魏军一定会暂缓攻势,甚至退军。

这将是八千子弟唯一死中求活的机会。抵挡住魏军此次倾巢一击,还有一线生机。如果城破,那自然是一切休提。

虽然没有更多情报能够佐证,见微知著本就是为将者的必备素质。在梁战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见过无数临机不决,导致功败垂成的名将。

梁战思索间,已下定决心,招过方行之,将自己所想吩咐下去。生死成败,在此一举,不需要还留余力。

……

城墙下,正对城门的驰道,魏军已摆开阵势。士兵方阵中,只听见什长都头低声呼喝,交代战士攻城需注意的事项。

整个队列最前端,是韩冬高大的身影,一身雪亮的甲胄,一柄长过人身的黑色巨刃,非常惹人注目。

每次攻坚执锐,韩冬总是在阵列最前。他身后黑刀营的战士不知换了多少,这个数字韩冬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得这是自己第一百九十七次站在战阵前,还有三次,就能……

前方经过无数次修缮的大梁城,经过多日的厮杀依然完整。 城头呼啸射过来几支燃烧的火箭,其中一支“夺”的一声穿入韩冬脚尖之前。

韩冬肩扛黑色长刀,仿佛没有发觉,心中暗暗想到。这是敌方在试探攻击的距离,四十五天的血战,敌方已经没有了射距更远的抛石机,弓箭也应该剩不了多少。

一条柔软的黄色丝巾顺着难得一见的南风,从军阵后方向大梁城飘去。刚刚飞到韩冬头顶,震天的战鼓猛然捶响。

韩冬长刀一卷,黄巾已经到了手中,左手一带,黄巾已将右手牢牢缚在长刀之上。韩冬脚下一震,身体化作虚影如利箭射向梁字帅旗所在的城楼方向。

身后是因极速而过,空气震荡引起的炸响。

长长的八百步,平常是转瞬即逝的距离,在箭雨如飞的狭长驰道,却是炼狱。密集的箭雨没有办法全部避过,韩冬也需要全神贯注。

这样的场景十二年来经历过无数次,韩冬利于身体带动坚甲震颤,磕飞绝大部分箭羽。这样的动作已经化为了韩冬的本能。

头上飞过是自己军队的攻城投石,呼啸而过的声响连成一片。身后传来同袍中箭之后不断闷哼,还有猛然栽倒的声音。

韩冬第一个狂奔到了城墙之下。身影鬼魅般横移,躲开迎头而下的沸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