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余威之下(1 / 3)

汉并天下 东仙轩辕 3501 字 2021-05-18

在满朝文武的鼎力支持之下,在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及霍家势力的推波助澜之下,天子刘洵的旨意得以顺利推行,这一日朝野大议正式在麒麟殿召开。

丞相蔡义率领御史、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经文博士齐聚麒麟殿,浩浩荡荡数百人站在偌大的大殿之中,众人皆盛装出席,远远看去很是壮观。

天子刘洵同样盛装出席这场朝野大议,在接受数百文武的朝拜之后,高坐在大殿正中央。

而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率领文武百官进入大殿,在朝拜天子刘洵之后,众人于大殿左侧跪坐下来,准备旁听这场大辩论。

天子刘洵一身奢华的礼服,头戴玉质的十二旒冕冠,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间以玉质纯色。在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天子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大汉律规定,大汉天子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后世的明代,绵延两千多年。

此时,天子刘洵正襟危坐,在奢华礼服的衬托下,显得庄重而又肃穆,看着大殿内数百大臣、列侯,说道“值此盛会,诸位皆可畅所欲言,朕,倾心听之!”

“诺!”

数百人轰然允诺,气势十足。

而后,一场可以与大汉盐铁之议相提并论的大辩论就此拉开了序幕!

首先,丞相蔡义站了出来,先是对天子刘洵行礼,而后便大声说道;“我大汉自高祖皇帝立国,始有我炎汉天下,故以高祖皇帝之功绩,国家设有高祖庙!而后,孝文皇帝励精图治,国家府库充盈、百姓安乐,这才开启了文景盛世,为我大汉奠定了强盛之本,故以孝文皇帝之功绩,国家设有太宗庙!”

丞相蔡义的这一番话,基本上就为此次朝议奠定了基调,那便是立庙号之帝王,必须是有大功于国家者!

那孝武皇帝是否有大功于国家?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丞相蔡义说道“及后,孝武皇帝之文治武功,天下皆知、人所共睹,于国家有大功,臣,请旨为孝武皇帝立庙号、兴礼乐!”

紧接着,一众儒生、经文博士陆续站了出来,自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大汉自朝堂到乡野,便形成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儒学也开始在大汉朝野生根发芽,并且开始茁壮成长起来,开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学说,也开始成为可以左右朝野走向的庞大势力。

故此,众儒生、经文博士纷纷在大殿之上称颂孝武皇帝,对孝武皇帝的文治武功推崇备至,毕竟是孝武皇帝将儒家学说推上神坛的。

天子刘洵听着众人的颂扬,甚至都觉得孝武皇帝的功绩要远超汉高祖!

虽然天子刘洵的表情依然保持着微笑,但心中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看来这些儒生还是不能太过重用!”

天子刘洵心中暗暗想着“虽然此时的儒生还远不像后世满清时代的犬儒那样不堪,基本上都是能够务实的,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能文能武、或是有些可以傍身的才能,但是依旧不能太过重用,这些人太能辩解了,甚至能够为了自己的目的,而黑白颠倒!”

天子刘洵最担心的的一点,便是一旦儒家学说成为了官学,并且主导了朝堂,就凭儒家的理念来看,大概率的可能会削弱大汉帝国的尚武精神,这一点是刘洵所不能接受、也绝不可能接受的!

由此,天子刘洵此此刻开始对儒生产生了一丝警惕,对于儒家学说既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