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1 / 4)

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王乐天家的客厅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斑,像一层薄薄的金纱铺在浅灰色的地毯上。

他窝在柔软的米色沙发里,手里拿着手机,百无聊赖地刷着斗音。

屏幕上不断切换着各种短视频。

有网红在街头搞怪的段子,有摄影师镜头下壮丽的雪山风景,还有明星分享的日常穿搭。

可王乐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手指在屏幕上机械地滑动着,眼神里带着几分放空的疲惫。

作为国内知名的影评人,他这段时间被各种影片邀约填满了日程,刚看完两部主旋律电影的粗剪版,脑子还处于紧绷状态。

本想趁着周末放松一下,却发现普通的短视频根本无法让他静下心来。

就在他准备关掉手机去书房看书时,一条带着“#星际穿越拍摄花絮#”标签的视频闯入了他的视线。

视频的封面是谭越站在绿幕前,穿着简单的黑色连帽卫衣,手里拿着一个迷你的“永恒号”飞船模型,正对着周围的工作人员说着什么,神情专注而认真,连额前垂落的碎发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王乐天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手指下意识地点击了播放。

视频一开始,就传来了现场嘈杂却充满活力的声音。

工作人员的讨论声、摄像机的调试声、道具组搬运东西的脚步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场务喊“准备”的声音。

镜头缓缓拉近,谭越正拿着飞船模型,在绿幕前小心翼翼地比划着,模型上的舷窗还贴着细小的银色贴纸,显得格外精致:“这里,飞船要从这个

45度角冲过去,镜头要跟紧飞船的尾部,用仰拍的角度营造出一种被黑洞引力拉扯的紧迫感”

他一边说,一边用另一只手模拟着光线的折射路径,指尖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眼神里闪烁着对细节极致追求的兴奋光芒,连说话的语速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了拍摄现场。

邓高飞穿着厚重的白色宇航服,头盔上的面罩还没合上,露出满是汗水的额头。

他在绿幕前反复走位,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力求精准,宇航服的关节处因为频繁活动而发出轻微的“咔咔”声。

谭越站在监视器前,双手抱在胸前,紧紧盯着屏幕,眉头时不时地皱起,时不时地喊“停”

视频里还展示了特效团队制作黑洞模型的过程。

昏暗的特效工作室里,十几个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的黑洞模型一点点变得精致。

从最初简单的黑色圆形轮廓,到后来环绕着橙红色吸积盘的立体形态,再到加入引力透镜效果后光线扭曲的细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调整。

有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特效师对着镜头笑着说:“为了这个黑洞模型,我们跟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开了不下十次会,每次开会都要带一摞资料,光笔记就记了三大本。光是修改方案就有二十多版,谭导要求太严格了,连吸积盘光效的颜色偏差都不能超过

0.5,有一次我们觉得差不多了,结果谭导一眼就看出光效的亮度不对,当场就把方案打回来了,让我们重新调整。”

王乐天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觉间,手里的手机已经举了半个多小时,胳膊都有些发酸。

他不得不承认,谭越在拍摄的时候,想法确实新颖又大胆,而且对细节的把控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就拿黑洞的拍摄来说,很多导演可能会选择用现成的特效模板,或者为了节省时间简化处理,可谭越却坚持要和科学家合作,不仅要还原最真实的黑洞形态,还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赋予黑洞情感。

让它成为连接亲情的纽带,而不是单纯的科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