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买卖(3)(1 / 4)

灰色 situhan 4352 字 2021-04-23

“现在我们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只能配合他去跟敌人斗,不过,这倒是有些像山东八路和我们这边的联合行动,到时候够鬼子喝一壶的!”后勤部长说。

李久这个计划送上去,也就算是“请示”了,只要上面在24小时内没有叫停,李久就视同是批准了,他在积极的筹划,不管怎么样,李久要把分区过冬的棉布搞回去,否则,他觉得对不起根据地的乡亲们,对不起组织。

话说,李久不仅调来了七排,要在芹台附近搞点花样,同时还把小疤瘌派回李家寨去找郝三喜,让郝三喜的部队在胶济线以南和济南附近也搞点动作,给于世猷一个“急于转货”的理由,这不能不说是一招神来之笔。于世猷在看到报纸上的一些消息和得到“江湖线报”以后,立即以“胶济线”最近频繁出岔子为由,认为货物大量储存在济南不安全,在报告公司董事会以后,大量的棉布开始运往北平。这公司的董事会都有谁?都是王克敏、齐燮元这样的大佬级人物,于世猷是给公司“打工”的,当然了于家在公司里也是有股份的。

对于王克敏、齐燮元这样的铁杆汉奸,他们人生的真正目的还是给自己捞钱,如果他要忧国忧民,要搞名声要地位,他当汉奸干什么?当汉奸的主要目的是守住自己的利益,利用汉奸身份捞更多的钱。于世猷得到的江湖报告也是来自汉奸的情报部门,整个山东的抗日活动也就是在这一年开始到达了第一个高峰。不仅仅是国府军被遗留在山东的余部,更有八路军的部队进入,形成了几个新的根据地,而这些,顾头不顾腚的鬼子驻军是毫无办法。

为了维持津浦线和陇海线东段这的畅通,鬼子的那点兵力几乎全部撒了出去。他们花费了重兵在台儿庄、苏北和鲁南以及徐州、豫东等地与国府军进行“会战”,兵力动员的不算少,损失也不算少,现在他们一步步的向西压迫国府军,这马上要展开的随枣会战和长沙会战,使日军的主力部队都调过去了。他们的身后腾出了大面积空白,这个时候八路军要是不上去占领,那还是八路军吗?

铁路运输,既是鬼子快补给和快调动部队的生命线,其实也是鬼子的重大负担,为了维护这几条生命线,鬼子在最后是花了大量兵力的。就是在故事里的1939年夏收时期,也是鬼子在“要不要进行夏季扫荡”和“维护铁路安全”之间犹豫徘徊着,这看起来是一个好解决的难题,有的人甚至说只要消灭了八路军,清剿成功后,就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去“维护铁路安全”了。

可是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先,要开展清剿战役就需要确保后勤补给的安全,没有一个全盘计划根本做不到。柳下旅团擅自开战,最后弄的上不上下不下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其次,要想消灭八路军,目前鬼子华北方面军自己掂量过,无论做了多少次“兵棋推演”,都无法像对付关外的“义勇军”那样可以消灭,在人口密集地形多样以及战略周旋空间是关外好几倍的条件下,日军根本没有能力消灭八路军,甚至连晋绥军、西北军等都消灭不了。第三,日军无法在华北的山区承受大规模部队机动和大规模战役后的损失。在日军的眼里,这里不是主战场,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非主战场是不划算和不明智的。

以上这些就给李久了一个大规模运输物资的窗口期,或者说是李久闻出来的也不过分。只不过李久是在局部地区闻到了这个机会,而实际在当时的整个华北都具有同样的窗口期,毕竟鬼子在斟酌,在妥协,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各个集团之间再平衡,这是个历史展的必然。事实上,八年抗战中,在华日军能够与国府军进行军事会战,能够从北到南的进行大范围的迂回作战,可是日军根本无力在占领区进行真正全面的清剿统一行动,日军没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实力。八年抗战中,日军最大的一次成规模的大扫荡生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