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6)(1 / 3)

灰色 situhan 4405 字 2021-04-23

这刘德是那种典型的掉进茅坑不嫌屎臭的饿狗,都有人告诉他江湖上有人挂了他的牌子,可这家伙还是不在乎,仗着自己有几杆驳壳枪,有几个人,任然在县城了招摇,这也就是他没有江湖见识的原因。

马二狗得知自己惹了李家寨的人之后,就完全是把自己给“雪藏”了起来,除非必要,他是不会走出县政府大门一步的,就是找那些遗老遗少商量事情都是叫下面的把人叫到县政府里。除非细川喊他去,那马二狗也弄得如临大敌,自己的那辆二手的日本轿车两边门上都要站满自己请来的保镖。如果不是看着璋德县长是个有油水的职位,他马二狗早就脚底下抹油溜了。

细川要把囤积在璋德县城的20万斤粮食发运出去,这是个大事,军部已经连续的催促,并给了细川一批新的军火,可以说,细川目前手上的这支残缺不全的守备大队武器已经多过了人头了,因为,上面是按照满编给他配置的武器,甚至增补了3门九二步兵炮。

看着残缺不全的守备大队,要想再从军部要人是不可能了,于是,细川也学着刁得贵那样把部队精简,原来配置的52人的小队一律改成31人的小队,每个小队里有三个十人班,一个排长,每个班配上一挺歪把子。三个中队组成一个中队,在中队里配置一个机炮班,有一挺重机枪和二具掷弹筒。这样,一个中队的人数就从原来的180多人缩编成了百人左右,这样,他的守备大队就基本成型了,三个作战中队,一个辎重中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加上宪兵司令部的机关人员和一个中队的守备宪兵,不到八百人的守备大队还是让细川整编的像回事了。

细川不能不这样做,20万斤粮食的运输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100多辆大车加上护送的摩托车和人员,稀稀拉拉的能排出去几里地,从璋德到疙庄是要跨境运输的。根据他向军部提出的计划,他的护粮队把粮队的车子送到璋德县与安县的交界处就算是完成任务,安县境内的护送任务由安县的守备大队负责。

问题是安县有没有细川所说的守备大队,安县是个小县,除了是平汉路上的一个站点之外,毫无战略价值,这与璋德县无法比。日军占领了华北之后,如果按照每个县级行政区都配置一个守备大队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华北地区,大大小小的县级行政区近500个,按照这个数字计算,鬼子光是守备师团就要近60个,还不包括京津地区,不包括华中华东地区。所以,日军对华全面开战以来,从来就没有全部占领过所有的县城,更别提县城以下的乡镇,他们无力也不可能去那么做。鬼子能做到的也就是沿着津浦铁路、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这几条交通线布点,不重要的地方根本就不驻兵,有些地方也就放了一个守备中队。安县就是因为有个火车站,所以,这里有一个鬼子的驻军。

河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从商周开始,这里就是一个战乱多过和平的地方,所谓逐鹿中原,问鼎中原都是指得这里。到了清末民初更因为交通枢纽的作用而成为了四战之地。从清末开始,平汉铁路、陇海铁路相继建成,而交汇点就在河南的郑州,事实上郑州当时并不是河南的首府,河南的首府在开封,就是所谓的东京汴梁,后来,日军南下,著名的兰封会战也就是冲着开封去的。由于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都是在郑州交会,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围绕着这个最大的铁路枢纽相继建设了更多的周边行业,逐步成为河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954年,郑州正式成为河南省会。

陇海铁路原来叫豫海铁路,陇海线的构想起源于清末盛宣怀构想的汴洛铁路,是以郑州为原点,向东西两个方向修路,后来东部由于地理条件比较好,1915年就已经在徐州连接上了津浦铁路,到了抗战前夕,铁路已经修通了从连云港到宝鸡。这是华夏第一条东西向的大动脉,鬼子发动台儿庄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