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谁的活儿好?(1 / 2)

讲完之后,太子又迫不及待地让宗舒讲一讲昨天晚上通真宫沉入地府之事。

一开始赵桓听到手下人汇报之后,感到十分荒谬。

宗舒怎么可能猜得那么准?通真宫说倒就倒、说沉就沉?

想了想宗舒一系的表现,除了“妖孽”这个词,赵桓实在找不出比这更合适的。

珠珠回来之后,把事情经过给赵桓又描述了一遍。

珠珠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她穿着太监服,第一次单独出宫,找到了宗舒,求他救救父皇和母后。

珠珠没有进入通真宫,没有看到宗舒带人殴打官员,强抢父皇母后的场面。

但珠珠亲眼看到了通真宫下沉地府的过程。

珠珠描述得十分详细,赵桓听得惊心动魄。

天呐,赵桓忽然想到,蔡家这一次可真的是赔惨了,等于是白给了宗舒三十万两银子。

就在东宫,就在这个书房,蔡攸当前他的面,把三十万两银票点给宗舒。

等于是在他的监督之下,宗舒和蔡家完成了通真宫的交易。

现在,蔡家拿到手的通真宫,按照宗舒的预言下沉到地府,蔡京什么也没有得到!

如果说宗舒是私下里交易的,蔡家还有可能逼着宗舒,退回三十万两,至少要退回一部分。

有了他的见证,蔡家不可能要求宗舒退回。

对于这种悲惨的结局,蔡京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昨天,珠珠首先找到的就是太子,让他拦着父皇和母后不要去通真宫。

赵桓认为宗舒所谓的预测,根本就是对蔡家的诅咒,哪儿能当真呢?

再说了,赵桓被徽宗处罚:禁足一月。

珠珠没办法之下才去找宗舒。

赵桓真是不理解,自己这个妹妹为什么那么相信宗舒。

当时,赵桓之所以答应和宗舒一起去找石炭,就是因为珠珠说宗舒有文才,再加上宗舒赢了国师林灵素,他才当了什么旅游团的团长。

想想,如果不是珠珠去报信,大宋朝就会塌一半天。

万一如此,赵桓就要硬着头皮上位。

他从来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连一天监国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徽宗也是很少出城。

再想一想西北和北边的西夏、辽国、金国,甚至还有吐蕃,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如狼似虎地盯着大宋这块肥肉。

这一切,赵桓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幸好,珠珠挽救了这一切。

与珠珠所讲不同,宗舒介绍起来的时候,语气淡淡、不以为然,几句话就说完了整个过程。

赵桓觉得不过瘾,又问起了宗舒为何这么肯定通真宫会下沉。

刚才在宫门口,面对着普通百姓,宗舒都没有利用迷信,往自身身上加持光环。

现在对着太子,宗舒更要给他讲明白。

尊重客观,求真务实,这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宗舒详细地介绍了黄河,汛期,河流拐弯处的冲刷,地下暗河等等,赵桓听后仿佛很失望,总感到这样的解释不够刺激。

事实的真相,往往不刺激,甚至十分乏味。

宗舒不能为了刺激,而偏离初心,去糊弄太子。

这也难怪,以前的林灵素们,喜欢神神秘秘、装神弄鬼的,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不明所以,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看着赵桓意犹未尽的样子,宗舒忽然想到:为大宋注入科技因子,赵桓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当太子的老师!

我讲通真宫下沉的原因,听不进去?打板子!

“太子殿下,有句话叫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是不是要履行诺言了?”

太子看着宗舒拿腔拿调地说话,奇怪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