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静待风云变(1 / 3)

沈苏杭微微有些意外,他被慕清绾拉到一边,细声嘱咐着,“若你见到了皇兄,记得让他去朝露殿救我,此事关系重大,还牵连了关在刑部大牢的那人。一切就拜托沈大人了。”

她说完之后,不等沈苏杭反应,转身便走到单氏身边,“让她们松开阿碧,我们这就过去。”

望着这一众人离开,沈苏杭才回味起公主方才的话,难道这事与今次科举舞弊有关?倘若当真,那便不能耽搁了。他当即就入殿,去向慕初然汇报。

而不想,慕初然正在殿中训人,斥的正是刑部尚书高博望,斥责他在查案不力,有三名人犯在大牢审讯期间身死,却还未吐露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难道除了用重刑,你便没有别的法子了吗?”慕初然说着,将案上一个笔架直直丢了过去,砸在高博望身上,他却是躲也不敢躲,生生受着。其实以他往日的经验,若有人证物证,只消着力于主要嫌疑之人便可。但此次不同,那人可是皇上亲自交代过的,“还未定罪”便仍要“以礼相待”。

高博望自然也知道萧何在慕初然这里份量不轻,且从刑部侍郎公孙欧处也听说一二。

只不过大鱼动不得,小虾也放不得。说来也蹊跷,接连二三,在牢中出了人命,倒也不是刑部真的滥用酷刑,而是人犯异常虚弱,在审讯时根本经受不住任何刑罚,只是一顿杀威棒就断气的便有两人。事后仵作验伤也验不出什么古怪,问责了两个施刑的狱卒,也只听他们大叫冤枉。

虽然种种,也叫高博望怀疑萧何确是冤枉的,但太后那边递了消息,命其多多关照萧何。这关照自然不是当真要他多用心,而是暗示他尽快将其入罪,督促皇上早些判罚。

除了高博望之外,朝中还有不少大臣也得到了太后那边的令。

本来这事确实是轻判不得,只不过慕初然拦在这里,让刑部这边对萧何根本重不了,关了两日,审讯过一次。才审到一半,刘公公亲自过来提走了萧何,说是皇上亲审。不到半个时辰又将人好生地送了回来。

这案子可疑之处不少,但考题泄漏却是实情。民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连带着不少在此前乡试里落地的考生们也颇为不满。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科举的不公,那些中选之人定是早早地贿赂了考官,拿了考题,请人代笔。

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有一些在野的文人纷纷作诗来嘲讽此事。

若是再找不到新的线索来证明萧何的清白,仅凭此案的疑点,是无法洗脱这罪名的。慕初然直接命豫王慕云景合吏部新上任的尚书廖修,与刑部一起共同审理此案,也好互相监督,互相提点。

慕云景当即同意,且提议找相关认证为萧何作证其人品行事,绝不会因小利而枉国法。故而才宣召朝中与萧何有些私交的大臣来,一一作证。

这一条也算是曲线救人的法子了。

就算慕初然想救萧何,必然也要通过明面上,三审过堂,确实无罪才能将其释放。否则萧何即使是被放出来,也无法再在官场上立足。慕初然不放她,亦是为了追查幕后真凶。胆敢陷害朝廷命官,拿科举这等庄严国之大考来做文章,视江山社稷为儿戏,实在死不足惜。

话说沈苏杭在边上等了也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一直未插得上话。

他心想着慕清绾的交代,神情凛然,绝不似说笑。为何要到太后宫中,能让她如此凝重。等到慕初然训完了人,他才终于忍不住了,想慕初然禀告了方才在殿外撞见慕清绾的情形,以及慕清绾的原话。

慕初然微微一愣,与站在下列的慕云景对视了一眼。

此事慕初然尚还走不开,慕云景主动请缨过去看看。除了皇上,他一介亲王入太后宫殿,倒也无可厚非。慕初然思索了片刻,便答应了,“云景,你且记住,务必将清绾给朕带过来,朕要亲自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