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汉军在镇压羌乱的同时,亦残酷屠杀羌族百姓,而羌人酋豪在反汉斗争中也杀掠无辜汉民,特别是诸羌之间的相互火并,也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可是究羌乱之根源,既不能怪羌人,也不能怪汉人。要怪便只能怪贪得无厌的汉羌上层统治者,他们才是招致祸乱的罪魁祸首。
羌人饱受地方官吏豪强的奴役和压迫,而汉朝又频繁征发羌人服役,致使羌人家穷民困,窘迫潦倒,有的官吏兵将甚至掠羌人妇女为奴为婢,以致怨声载道,进而叛乱频发。可汉廷统治者既不讲求安抚,只一味血腥镇压,所派遣的将帅又常常对羌人欺凌讹诈,言而无信,许以空头支票招抚叛民,待其投诚归附后,杀降冒功,致使朝廷信誉扫地,羌人叛心愈坚,平叛难度愈大。
而羌人中的豪酋,亦以汉族掌权者的欺压和奸诈为托辞,煽动羌人的民族仇恨情绪,驱使羌人不断发动叛乱,或从中直接掠取财富、奴隶,或逼迫汉王朝让步,采取怀柔政策,以便从中牟利,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
可以说,正是由于汉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欲壑难填,才致使两族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彻底破裂,而且愈演愈烈,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苛政猛于虎也!
东汉末年,汉祚衰微,羌人却趁机恢复了元气。先是生于凉州的董卓多与羌人首领结交,借助羌族力量,构筑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后抓住时机进军洛阳,把持朝政,废帝杀后,敲响了汉王朝的丧钟。
后来,马腾、韩遂亦借助羌人的力量,割据陇西,成为一方诸侯。羌人更是号马腾之子马超为“神威天将军”,将其为奉若神明。马超归附蜀汉后,诸葛亮以《隆中对》中便已提出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战略思想为依据,借助西凉马家在羌人族群中的名望,坚持“和”、“抚”的怀柔政策,使蜀汉与羌人的关系日趋友好,也使北境得以安宁。
光阴流逝,岁月变迁。
如今,羌人的足迹已遍布雍、凉二州和益州北部,与汉民杂居;在更远的河湟地区,也有氐羌混居,形成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种落,诸如白马、烧当、烧何、参狼、虔人、当煎、勒姐、牢羌、沈氐羌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种落,多者十余万人,少的不过万余人,他们星罗棋布的坐落在汉魏边境地区,好似一颗颗黑白分明的棋子,落于纵横交错的棋枰之上。
此次趁北伐之际在背后作乱的羌人,便是烧当羌与烧何羌中的两支。他们的祖先曾盟誓,世代约为兄弟。烧何羌的那一支,首领名为彻里吉;而烧当羌的那支,为姚氏,首领名为姚迷乌。
一伐中原时,魏帝曹叡曾采纳司马懿的建议,诏凉州刺史徐邈遣人入羌,馈以金帛,许以和亲,诱使一部分原本亲近大汉的羌人背汉附魏,率众袭击位在成都西北的汶山郡,围困郡治汶山县长达一月之久,在一定程度上牵扯了北伐大军的精力。
汶山太守韩祯率吏民死守,终于未使城池陷落,后来汉军北伐不利撤兵,羌人也连忙撤回自己的领地,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打痛快了就跑,天底下哪有这般好事!
制裁这群反复无常的羌人的任务,便交予了姜维。
北伐时,虽说姜维也曾星夜驰援被困街亭的马谡,可终归只是率领三百轻骑突击,甚至可以说完是姜维与马盈两个人的战斗。像此次这样独自率领军团作战,从某种意义上讲,的确算是姜维的初战。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诸葛亮专门为姜维挑选了一位重量级的帮手——关羽之子,袭爵汉寿亭侯,中监军关兴。
除此之外,此次出征的任务绝非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要将渐趋偏向曹魏的人心重新笼络到大汉身上,这可不是单单依靠兵戈便能实现的。因此出征前,姜维也对羌族的历史文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