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多个安排(1 / 3)

“现在你还觉得,需要带着这部电影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么?”

江月笑看着姐姐,顺手在她的面前放下了一杯鲜榨果汁,“卡梅隆和小李子明显被电影中的身影所吸引,一位好莱坞超a,一位世界级名导,他们在看完之后,都沉默的没有评价,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去威尼斯打广告么?”

连续几个询问,令江火笑着摇头,擤鼻感叹的同时,她还轻抿了一口果汁,“不需要了,因为——那些老头,会帮我们做宣发……”

为什么很多人,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参加各式各样的知名电影节?

还不是想通过这种媒体汇聚的渠道,宣传自己的电影么?

就比如说昆汀这回带着《好莱坞往事》参加戛纳,什么‘金棕榈奖的最有力争夺者之一’,什么‘超豪华阵容大片《好莱坞往事》全球首映’,什么‘小李子重返大银幕,牵手昆汀《好莱坞往事》’,什么‘昆汀《好莱坞往事》发布会现场撒狗粮’,什么‘昆汀从不让人失望!《好莱坞往事》炸了’等一系列狗血宣传标题,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这种博人眼球的宣传,这种口碑炸裂的引导,是各家电影公司,都期望的存在。

至于标题党、震惊部?

得了吧,只要能达到广而告之的目标,只要能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这个营销,就是成功的——去年的《暴雨》便是这样,之前的《断背山》,也还是这样。

电影节上的造势,其实是一种双赢。

主办方需要这些大牌的流量,而这些大牌的作品,则需要‘相对专业人士’的认可。

说白了,那就是商业互吹。

你拿流量我赚钱,谁都不亏。

但——

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针对一般电影而言。

现在,江火拍出来的这部《梦露》,不是电影节上的那些大众评委能评的。

又或者说,那些荣誉还没她多的家伙,吹出来的话,不够分量。

暂时抛去影片质量,光看整个名单。

制片人江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执行制片克里斯托弗诺兰;

监制弗朗西斯科波拉;

编剧伍迪艾伦;

导演江火;

不看僧面看佛面,光是这些名字,就足以让那些想要钻进好莱坞的国际评委狂吹了,就算影片效果真的被他们称之‘惊为天人’,但外界的反应,也不会太过强烈。

因为整个名单上的这些家伙,随便挑一个出来,就足以吊打那些评委了。

在一个有着分猪肉之嫌的电影节上,收获赞誉,捧下奖杯,然后大肆宣扬?

对于普通电影而言,的确可以这么做,但《梦露》,真的不行。

除非——

《梦露》这部电影的最终效果,并没有达到江火的预期。

只有这样,她才需要商业吹水。

而现在,营销方式得换一换了。

有资格评它的人,其实就那么几个。

就比如说那个欠了江火一篇两千字观后感的詹姆斯卡梅隆,还比如说刚刚得到江月投资的彼得杰克逊,再比如说今年拿下最佳导演的马丁斯科塞斯,以及他的徒弟奥利弗斯通,又或者说是他们的同门昆汀塔伦蒂诺,再者就是和江火合作过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及和这群家伙穿一条裤子的乔治卢卡斯……

没有杰出成就的,就算那些影评不要钱就能拿到手,江火都不感冒。

当然了,这其实是一个高度问题。

当你站在金字塔尖的时候,你想得到的,自然是同一阶层人的认可。

下面那群家伙在怎么吹,对你而言的快感,远没有同阶层人的评价,更加强烈。

若是换做以往,除非是《碟中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