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经济课(2 / 3)

苏厨 二子从周 215 字 2021-07-29

下子将“经济”这个概念,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殿内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默默消化苏油所说的内容。

只有赵煦肯定没听懂,不过司徒将群臣震成哑巴的样子,让他感到很光荣。

这种心理就跟宜秋门的乡亲们一样。

苏油不知道赵煦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只感到很尴尬,只好躬身道“这些大约就是臣今日说思,也是臣想要在京师大学堂设立经济学院的初衷,只是这人才实在是不好找……”

吕公著也叹息一声“的确是不好找……明润你有没有发现好的苗子?”

苏油傻眼了,四十四岁的陆佃都被你们以“少年新进”为由取消了侍讲的资格,现在来问三十九岁的我夹袋里边有没有好苗子?

斟酌了一下措辞“朝臣里边,蔡京、曾布算是有这方面的潜力;邵伯温、晁补之、毕仲游悟性也不错;章楶臣之前只以为谋略出众,如今看其在南海的展布,从经济入手,也算是奇才。”

“不过朝臣多从科举入仕,对这门学问接触得很少,刚刚臣所举的几位,已经算是比较突出的了。”

“反倒是宗室勋贵、商贾世家,对其中之‘术’,比较熟悉。”

“比如石富、史洞修,臣以为他们理解起经济学来不难。”

高滔滔问道“还有吗?”

苏油咬了咬牙,只好说道“还有皇叔扬王,一直在皇宋银行任职,对金融一道也颇为精通。”

说完又加了一句“不过皇宋银行也是大宋经济的命脉,一如水利之于农事,不知道扬王能不能抽身,去中牟提举经济学院山长一职。”

言下之意,两者不可兼得。

高滔滔是最偏心这老二的,不料现在却说道“扬王虽然不如荆王好学沉静,但是一是为家,一是为国,利钝想必他还是分得清的。”

“那便如此办理,京师大学堂成立经济学院,明润你负责设立课题,历朝户司制度、钱粮制度、包括张公的《金融论》,荆公的《经济论》,都整理出来。”

“还有你自己,如有闲暇,亦要著述。”

苏油只好躬身“臣领旨。”

这一次朝班时间有些长了,文彦博见司马光脸色有些不好“太皇太后,不如先散了吧,让君实回去歇息。”

司马光说道“臣还坚持得住,除了青苗,还有役法和委人二事。”

太皇太后说道“台谏官近日多言除授有不当。”

司马光道“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之前我已奏明陛下,如此尚有不当吗?”

于是散不了了,大家又开始讨论。

韩维说道“臣以为司马公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

司马光说道“自来执政,只需要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

吕公著奏道“启禀太皇太后,近日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的缘故。举官虽委臣僚,然臣以为,执政亦需审察人材。”

司马光表示同意“资格却亦不可少。”

韩维却又表示异议“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如苏轼一年数迁,谁会认为他不当?如论资格,那要待到何年月?”

说到苏轼,苏油就不得不说话了“臣倒是觉得,三位执政所言皆有其理,何妨兼而用之?”

“元丰改制以来,朝廷各司职皆有制度,既然臣僚举荐,就当言明所荐者适合何职,然后如舍人试那般,设立专项考试制度即可。”

“如举大理寺,则试刑谳诸般;如举户部、知州,则试田政诸般;如举枢密,则试军政诸般。”

“如无举荐而有资历者,则可自举入试。”

“试中格者,再有诸司主官判以上,听其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