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要在安南、东吁站稳脚跟,首先就是要做出让利。
    这个让利大明自己做就比较蠢了,安南那么多豪族贵胄占着最庞大的利益。
    而且他们又是可能造反的群体,不把他们打掉怎么行?!
    打他们的土豪、分他们的田地,这就灰常的合适了!
    这些个俘虏们多数算下来,都是身家清白可靠的——都比较穷。
    穷了还被贵胄老爷们欺辱压榨,自然是苦大仇深。
    用分田、封官鼓噪他们给大明卖命,回头他们有田为官了就好办了。
    有了田、封了官儿,最担心贵胄们反攻倒算的就是他们罢?!
    还有下面分了田亩的其他佃户们,谁特么愿意到手的田亩又还回去啊?!
    再说了,你占了老爷们的田亩他们能善罢甘休?!
    还是愿意把到手的田亩交回去,冒着被老爷们杀全家的风险。
    再如从前一般,承担着三四成的税赋?!
    白痴都知道要怎么选了。
    当时汪直这干西厂起家的老阴批,对着小公爷就竖起了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啊!
    这招,堪称是釜底抽薪啊!
    即便是那帮安南勋贵、读书人跑回来,想要再次起兵都不可能了。
    谁特么有吃有喝、媳妇娃子热炕头,还带着安生日子有盼头不过要跟你造反?!
    跑去鼓噪他们,恐怕被他们先抓起来报官了罢?!
    而安南地方可不算小,大明自己去直管肯定是管不过来的。
    抓了那么多勋贵、官宦们走,地方总得管起来罢?!
    于是层次得分出来,这些给大明卖了明的自然是以后论功行赏做中层。
    外面的那些跟大明有牵涉的,则是管基层。
    最后有在大明修路经验的,可以在自己所在的村寨里做个村长、里长之类的。
    用人原则,就是必须要跟大明有所牵扯的。
    山洞里那批人的子嗣去了国子监,就需要把他们向着大明忠良的方向培养。
    等他们回来后,便让他们传播官话、文字。
    几代后再立社学,这样一来安南之地岂不是和尽入大明没区别了么?!
    “高!实在是高!”
 &nbs